传 播 前 沿 健 康 资 讯

搭 建 医 患 沟 通 桥 梁

当前位置 : 首页 » 健康资讯

药品医疗器械审批改革带来哪些利好呢?

日期 : 2017-06-20来源 : 作者 : 编辑 :

  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8月18日正式发布,将会给百姓带来哪些用药方面的改变和希望?

提高药品审批标准,创新药上市更快

“有一款新药被证明对治疗基因突变类的肺癌很有疗效,已经在欧美等地上市。但按照现有的审批流程,这款药最早到2017年才有希望进入中国市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熊建萍无奈地说。

类似情形每天都在各大医院上演。记者了解到,一种创新药进入中国市场往往会比国外上市晚三五年。谈到原因,吴浈表示,过去的要求是创新药必须在国外上市 以后进入中国。此外,进入我们国家的创新药品还要完成基于中国人身体安全性、有效性的实验数据,这是保证用药安全的一项举措,但也导致了在国内上市慢。

《意见》指出,要解决注册申请积压,严格控制市场供大于求药品的审批。争取2016年底前消化完积压存量,尽快实现注册申请和审评数量年度进出平衡,2018年实现按规定时限审批。

目前国家药品审评中心正在进行审评的共21000件,和审评能力相比,任务量较大。“积压问题本身是历史形成的,其中有很多深层次原 因。”吴浈说,比如现在企业发展很快,但是产业基础又比较薄弱,低水平重复现象比较严重,还有企业申报质量不高,审评人员编制少、待遇偏低等问题。

此次改革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一次综合的、全方位的改革。《意见》提出12项改革任务,对整个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进行 改革。就解决注册申请积压来说,首先提高药品审评标准,把标准提升了,申报量就会减少,审批速度就会加快;第二,坚决查处和打击在资料申报过程中的弄虚作 假,发现有弄虚作假的,必须用严厉措施坚决查处;第三,最近,国家食药监总局征求加快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问题的若干政策意见,这些措施的出台将有助于解 决注册申请积压问题。

让国产药品器械质量更好

一个小小的心脏支架,国产支架在1万元左右,进口的卖到七八万元,但选择后者的不在少数。

国产药品医疗器械的效果不如进口的好?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大部分药为仿制药,其参照的仿制药标准不完整、不规范,有些甚至是依照其他仿制药的标准来生产的,与原研药在安全和有效性上确实存在差距。

在18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吴浈介绍,2007年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要求,仿制药按照原研药开展质量一致性评价。但2007年以前批准的药没有这样做,因此大家会感觉到有些国产药疗效不太好,特别是和进口的同类产品相比较,差别更大。

在治疗上,仿制药存在副作用的风险也比原研药要大。“比如仿制药氨苄青霉素,即使青霉素‘皮试’呈阴性,也要高度警惕出现药物疹的可能性;还有部分仿制的抗真菌药,发生皮疹和对肾、肝的损害等毒副作用相较原研药几率更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呼吸科主任陈正贤表示,真正的仿制药应该是原研药的复制品,在质量上不应该有差别。

意见明确,推进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力争2018年底前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制剂与参比制剂质量一致性评价。同时,意见还将仿制药由现行的“仿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调整为“仿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

从注册限制“救命药”高价

瑞士进口药“格列卫”是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患者的“救命药”,治疗慢性白血病也有很好的效果。但一盒2万多元让许多患者无法承受。因此,很多患者都选择了代购印度版格列卫。由于实施了专利强制许可,印度版格列卫一盒只要800元。

此前,因代购印度抗癌药被提起公诉的事件受到舆论持续关注。

今后,类似“天价”“救命药”有了降价的希望。

根据意见,加快临床急需新药的审评审批,申请注册新药的企业需承诺其产品在我国上市销售的价格不高于原产国或我国周边可比市场价格。

有专家指出,从申请注册环节限制进口新药的高价,对市场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最终上市的药品定价受规模、剂型、市场供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吴浈也认为,这需要多部门共同推动。

吴浈表示,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方面,除了开展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试点,还有一些具体措施:一方面,创新药应该加快审评,凡是符合创新药的属性,具有临床使 用价值的产品,单独排队、单开窗口,组织专人开展审评,缩短创新药审评的排队时间;另一方面,对创新产品有一套特殊的服务体系,包括允许其在研制过程当中 不断修改完善,补充资料等。



(责任编辑:王红蕾)